科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环境 > 正文

科研环境

智汇青年论坛之医工交叉专场成功举办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5-13     点击量:

 5月11日,智汇青年论坛医工交叉专场在曲江校区西二楼A102会议室成功举办。此次论坛由校工会主办,前沿院承办,来自校工会、人力资源部、前沿院等单位负责人,以及校内青年教师、研究生等70余名师生齐聚一堂,互相交流学习,以“探索医工交叉创新之路”为主题,开展医工结合领域的跨学科创新成果分享,探讨医工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的机遇与挑战。论坛由前沿院工会副主席张华磊教授主持。

校工会副主席谢志峰对论坛工作予以高度肯定,是加强青年思想政治引领、促进科学研究、加快人才成长的重要方式。校工会将继续围绕青年工作、聚焦人才队伍建设、营造奋进和谐校园文化、激发工会系统自身活力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顶层设计、创新举措、深化内涵、丰富载体,为学校建设发展作出新贡献。

高层办副主任沈超表示,破解青年人才成长发展“急难愁盼”问题是人才工作的重点之一,而智汇青年论坛为我们蹚出了一条“新路径”,我们也将不断优化政策导向、调整服务方向,多措并举为青年人才提供更优质、全面的服务。

前沿院副院长邵永平认为论坛为青年教师跨学科交流做出了示范,已初显品牌效应。学院将继续当好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的“排头兵”,坚持和鼓励基础研究,加强学科交叉,持续激发青年教师创新热情,扛起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使命。

在学术报告环节中,一附院张谞丰教授作题为磁性材料与外科手术的报告,基于解决临床痛点、难点问题,充分借助磁器械、磁载体在外科诊疗中的可用性,提出了腹腔镜肝移植的血管吻合装置便捷加载策略,实现了可腹腔镜辅助联合门静脉快速开放的小切口全肝移植,显著缩短无肝期时长,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此外,磁-胶融合血管吻合、内镜下胃空肠磁吻合、磁锚定技术辅助ESD等技术也进一步推动了磁外科学的发展。

前沿院陈小亮特聘研究员作题为仿生微纳结构柔性传感器与可穿戴系统的报告,基于柔性传感器在健康监测和康复医疗领域的应用优势,陈老师详细介绍了微纳功能结构制造技术,包括高精度压印、印刷方法,电场诱导形性调控方法,并设计了一系列微纳结构增强的应变、压力、触觉等柔性传感器。其团队开发的可穿戴柔性传感系统在运动状态和疾病监测方面展现出高便捷性和高灵敏度,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前沿院张浩特聘研究员作题为等离子体活化气、液、胶及其生物医学应用的报告,针对等离子体在临床应用中的局限性,提出了等离子体活化介质技术,即将活性离子储存到气、液、胶等介质材料中,以实现更广泛的生物医学应用。其中,等离子体活化气在冷链消毒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场景,等离子体活化水在消灭病毒、脓毒症及创面治疗中效果显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演化的等离子体活化胶则展现出了可局部填充、活性离子缓释的优点,为等离子体在临床治疗的应用中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生命学院刘灏特聘研究员作题为类皮肤柔性信息采集-调控技术的报告,他从皮肤力学信息的采集和调控两方面着手开发了一系列类皮肤柔性传感器件以及力学加载调控创面愈合的功能性平台。首先针对类皮肤柔性传感器件面临的关键挑战,设计了功能化水凝胶优化人-机界面,通过三维螺旋、覆盖鳞片改善力学性质,基于基底刚度空间调控实现刚柔集成,充分拓展了柔性传感器件的可用性。在调控方面,刘老师提出力学促进愈合与AI辅助设计相结合的方式,将实现主动、有效利于慢性创面愈合。

在青年学者分享环节中,机械学院毛茅、前沿院梁永平和曲晓艳,分别从血管化活性组织仿生结构生物制造、智能敷料在软组织修复中的应用、新型肿瘤治疗-组织修复纳米活性材料设计及其生物效应研究等方面,介绍了各自科研团队的最新研究进展。现场学术交流气氛热烈,参会师生与专家学者积极互动,对未来如何开展医工交叉进行探讨和展望。

智汇青年论坛持续举办有利于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充分发挥学校多学科优势,打破校内各院系及研究院所之间壁垒,搭建青年学者高水平、跨专业、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平台,营造以交叉和创新为特征的学术文化氛围。下一步,在校工会的指导下,学院将“走出去”,深度与各院(中心)合作,联合相关学科继续搭建交流平台,开展学科交叉的探索,让各类卓越科研成果千帆竞发,万木逢春,形成百花齐放的“满园春色”。



关闭

关注我们

官方微信

地址:曲江校区——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雁翔路99号西安交通大学曲江校区西二楼

          创新港——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19号巨构

邮编:曲江校区——710054      创新港——712046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
站点建设与维护: 网络信息中心 陕ICP备0600803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