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金明尚教授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邬剑波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殷亚东教授课题组密切合作,在催化剂表面应变调控提升铂(Pt)催化性能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调控铂催化剂表面应变获得高效电催化剂”(Mastering the surface strain of Pt catalysts for efficient electrocatalysis)于10月6日发表在科学期刊《自然》(Nature)上。该研究成果不仅...
创伤是最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每年用于伤口护理和愈合的花费也连续增加。而伤口愈合的第一步是止血。在过去的 5 年中,有助于伤口愈合的止血材料的开发成为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随着此领域迅速发展,对于现有止血材料的系统性的总结与对未来止血材料发展的展望仍旧缺乏。前沿院郭保林教授课题组相继开发出了多种具有良好止血性能且能够有效促进伤口愈合的材料,并且相关成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Functional Ma...
甲酸广泛应用于化学化工领域,也是良好的储氢体,可以按需制氢。目前工业制备甲酸主要依赖化石资源,通过多步反应合成,因此,亟需发展高效绿色甲酸制备方法。西安交通大学李洋研究员课题组相继发展了以甲酸为中间体的“一锅两步法”高效生物质制氢(Nat. Catal., 2018, 1, 332-338),通过生物质水解氧化得到的甲酸反应液作为氢源还原硝基苯类化合物(ChemCatChem 2019, 11, 4189-4195)及喹啉类化合物(ChemCatChem 2021, 13, DOI:...
慢性痛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疾病,除单纯的疼痛感之外,还会引发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情绪,进而反向增加患者的疼痛感,形成疼痛-负性情绪-深度疼痛的恶性循环,极大损害患者身体健康、增加社会经济负担。据了解,全世界约20%的人口长期遭受该病痛的折磨。 前沿院卓敏教授团队经过长期研究发现,慢性痛可以引起大脑皮层的突触可塑性变化,这些变化与慢性痛的痛觉和焦虑行为密切相关,而大脑皮层前扣带回区域(ACC)的突触传递...
双极型场效应晶体管同时允许电子和空穴传输,可以在不同的状态 (n型和p型)下工作,对于简化电路的制造和赋予电路多功能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本征的双极型晶体管很难完全关闭,因为栅电极不能同时耗尽整个传输沟道上的电子和空穴,导致较小的开关比,这阻碍了实际应用。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前沿院鲁广昊教授课题组和材料学院、化学学院,以及天津大学、中山大学的研究团队合作,提出了一种利用不均匀补偿电场...
近日,我院郭武生教授课题组在手性非环状α-胺基酮的合成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结果以“Propargylic Amination Enabled the Access to Enantioenriched Acyclic α-Quaternary α-Amino Ketones”为题发表在化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手性α-胺基酮具有高反应活性的羰基和胺基,经过较为简单的后续化学反应,就可将其转化为多种复杂的手性胺类药物及中间体或生物活性分子。因...
2021年4月22日,全球性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Elsevier)正式发布了2020年中国高被引学者(Highly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对高被引学者的筛选从纯学术影响力的角度出发,筛选标准客观统一,是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高端人才模块的重要指标之一。任晓兵、郑彦臻、金明尚和高传博4位教授入选2020年中国高被引学者。郑彦臻教授,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2018年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主要研究方向是功能配合...
开发高效的电催化剂是清洁能源转换领域的重要任务。非晶态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各向同性结构,在催化性能、电子转移和耐腐蚀性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使其成为高活性、长寿命电催化剂的理想选择。钯、铂等贵金属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电催化剂中必不可少的元素,通过制备钯、铂基非晶纳米材料并将其应用于各种电催化反应将有望进一步推动其在能源催化领域的大规模应用。然而,由于贵金属原子之间的强键合作用,使得制备此类材料的非晶结构...
铂(Pt)催化剂对于许多能量转换技术至关重要,例如电解水反应和燃料电池相关反应。为了制备高效铂催化剂,一种有效的方式是将Pt作为薄层沉积在纳米级基底上,以增大其原子利用率。然而,常见的内核浸出现象导致Pt基核壳结构催化剂耐久性不理想,这一点极大程度地限制了它们的实际应用。为提高此类催化剂的结构稳定性,传统策略主要通过加厚Pt外壳来更好地稳固内核,但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Pt催化剂的电化学活性表面积(E...
铁电材料具有非中心对称的晶体结构,由此产生的自发极化可实现力、热、电、磁、光等一系列物理参量的耦合,进而产生丰富的功能效应。而在具有中心对称晶体结构的电介质材料中,应变梯度的存在也会打破材料的中心对称并产生极化,该现象称之为挠曲电效应。挠曲电效应的这一特征为柔性功能器件的设计提供了更广泛的材料选择。例如,外加载荷会在梯形结构的材料中引起应变梯度,由此产生的挠曲电效应可以实现力-电之间的转换,该效...
地址:曲江校区——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雁翔路99号西安交通大学曲江校区西二楼
创新港——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19号巨构
邮编:曲江校区——710054 创新港——712046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
站点建设与维护: 网络信息中心 陕ICP备0600803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