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
 
  最新动态
 
  FIST新闻  
  学术活动  
 
FIST新闻
当前位置: 中心首页 >> 最新动态 >> FIST新闻 >> 正文
《科学新闻》:西安交大前沿院打造“学术特区”
来源:线粒体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 作者:admin | 发布时间:2012-06-03 | 浏览:
来源:科学新闻(科学新闻2011年第12期 大学)
http://www.science-weekly.cn/skhtmlnews/2011/12/1586.html?id=1586  
  西安交通大学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前沿院”)战略室主任孟祥丽博士不曾想到,短短不到一年时间里,前沿院竟然会有如此巨大的发展变化。
  450余份来自全球顶尖人才的求职简历,如同雪片般飞进前沿院,而今年前沿院的计划招聘人数仅为15至20人。而这些求职者,大多都是来自海外的优秀学者。
  成立不到一年间,前沿院已邀得海外顶尖人才纷纷加盟,其中不乏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卓敏教授这样的顶尖学者;学术成果频频登上Nature,Science,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国际一流刊物;特别是迥别于传统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管理体制,让无数海内外优秀人才将目光紧紧锁定在这里。
  作为一个涵盖物理、化学、生物、生命科学、基础医学、材料科学等多门基础学科领域的大型综合性研究机构,前沿院成为西安交大设立的首个“学术特区”,它享受特殊的政策、资金和体制保障。
消除行政色彩
  在这里,院长、副院长、学术委员会及其负责人、中心主任都是通过提名和无记名投票民主选举产生的。前沿院计划在2013年底前设立10个左右的研究中心以及多个实验室和研究小组,目前已有7位中心主任到位。而每一位新聘的中心主任,都必须得到全部现有中心主任的同意。
  成立之初,前沿院不惜重金在全球范围内“招兵买马”,为的是寻找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学术精英。目前已有10多名优秀的海外青年学者成为这里的第一批专职科研人员,预计年底会达到15~20名,到2013年底科研队伍总人数将达百人。
  每一个进入前沿院的人都必须经过严格选拔,其过程是完全平等、民主的。由国际一流学者组成的遴选委员会进行一个半小时的面试,要求候选人介绍自己的主要成果并能“抵挡住”委员会的苛刻提问。
  “前沿院最重视的是能力和学术成就,以及是否敢于接受挑战的精神,光有好的学历背景并不能保证被录用。”孟祥丽说,曾有一位应聘者拥有极好的学历背景,但他几乎没有什么学术成果,所有中心主任看过简历后均投了反对票。
  前沿院实行的是彻底的集体领导制。所有重大决策及政策都必须经过学术委员会集体讨论后才能执行,意见不一致时需通过辩论,还不能一致时则需通过无记名投票最终决定。为此,前沿院特地在互联网上建立了一个“电子投票箱”,保证所有委员在世界的任何角落都能行使自己的权利。
  最近,任晓兵教授提出的一项动议在无记名投票表决后因未获得学术委员会的大多数赞成票而被否决。在学术委员会主任王云志教授宣布了投票结果后,任晓兵给大家的邮件中写道:“感谢大家维护了前沿院的民主。”
打破铁饭碗 引入竞争机制
  任晓兵常常把前沿院的工作比喻成“有红烧肉的瓷饭碗”。
  “国外教授在拿到终身职务之前都是捧着瓷饭碗,所以他们都拼命地干活儿,尽量多出成果。而中国的教授都是拿着铁饭碗,不利于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前沿院就是要打破铁饭碗,不同的是前沿院的瓷饭碗是有红烧肉的瓷饭碗,我们提供的待遇非常优厚,这样可以使科研人员摆脱沉重的生活压力,专心做科研。”
  在前沿院,只有少数顶尖学者方可享有终身职位,其他青年学者均采用“终身职轨道制”(tenure-track)任期制,每五年或三年为一个聘期,直至成长为本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时方可转为终身职位。若某一聘期内业绩不达标无法晋升或在规定的年龄内无法达到终身职位的标准则聘用结束。为了补偿任期制带来的风险,任期制人员享有校内同等人员2至3倍的工资。
  孟祥丽所负责的战略室是前沿院的行政部门,包括主任在内的所有人员都实行合同聘任制,保证了高效快捷的行政服务。
  前沿院提供的条件无疑是相当优厚的,而挑战与责任也是与之俱来的。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是直接当老板,要能马上独当一面,这样的人不仅要有能力,更要有胆识。
  “有的应聘者虽然业绩不错,但对自己没有自信,他不确定自己能否挑大梁,担心万一不能成功怎么办,这样的人不是我们需要的人。”孟祥丽说。
扁平化的管理模式
  “终身职轨道制”(tenure-track)的人事体制和扁平化的管理模式是前沿院科研管理体制的核心。
任晓兵说,前沿院实行与国际接轨的先进管理模式,它所采用的科研管理体制,是一套能使前沿院所有科研人员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力和主导作用的管理办法。
  前沿院给每位科研人员配备与其国际影响力成正比的实验室空间和科研平台建设费,以保证每个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这些都与年龄和资历毫无关系。
  这一体制迥异于标准的金字塔式的“科研梯队”体制,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青年学者的才能,避免在最有创造性的20~40岁的黄金年龄段处于被动的“跑龙套”和“抬轿子”的地位。“前沿院招聘的是‘地主’,而不是‘长工’!”任晓兵半开玩笑着说。
  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学者需建立独立的研究中心,负责迅速建立起其中心的国际影响力和扶持中心的青年学者早日成为国家级人才。青年学者需和其学生建立起独立的研究小组,方向接近的研究小组可以组成一个实验室。当研究方向一致时,实验室可以置于研究中心内;当研究方向不一致时,实验室也可置于研究中心外。随着科研人员的影响力和成果的增大,相应的物理空间等也随之增大,而实验室主任等则需承担更大的职责。
  扁平化的管理模式,相互独立又彼此合作,使得不同学科、不同研究方向在这里碰撞出新的火花。
加强科研野外狩猎训练
  与校内其他专业学院一样,前沿院面向校内外、国内外公开选拔优秀学生。不同的是,前沿院的学生更早进入科研工作,独立科研能力很强。
  拿任晓兵主持的多学科材料研究中心来说,这里没有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而是强调导师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野外狩猎训练”,为学生提供参与一流国际竞争的研究氛围。
  中心鼓励学生在较大范围内自己遴选研究课题,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独立进行实验、独立书写学术论文直至独立发表。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模式培养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人才。”任晓兵对此很有信心。
至今,前沿院已产生了一批国际一流的科研成果,不仅在国际超一流刊物上发表一批高水平的科研论文,还获得了国家级奖励,申请到国家级重大项目。
  前沿院的重要成果正在产生重大的国际影响力。例如,任晓兵教授基于新理论设计开发了一种新的无铅压电材料,其压电系数超过了全世界依赖了50余年但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压电材料之王——锆钛酸铅的性能。该项研究成果可望对广泛使用压电材料的手机、电脑、电视等家用电器全面向环境友好型过渡产生深远影响。
学术特区 凸显辐射带动作用
  前沿院的建设是西安交大在发展相关学科中采取的超常规措施,而前沿院对相关学科的发展支撑成为衡量其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志之一。
  “西安交大就是要通过前沿院的建设,辐射和带动理科及其相关基础学科的发展,并通过前沿院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和汇聚作用,在西安交大形成高端人才聚集的良好环境和完善机制。”西安交大党委书记王建华表示。
  令人兴奋的是,短短的时间里,前沿院对校内其他学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也日益凸显。
  在人才引进方面,前沿院已经引进的海外一流学者覆盖校内多个学科,使得西安交大相关基础学科的科研实力得到显著增强。与此同时,前沿院在引才纳才过程中,为其他相关学科寻找和推荐了许多适合学科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在学科发展方面,前沿院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与校内其他学科开展了包括联合申报课题、加强实验室建设等多方面合作,努力发现新的学科增长点,寻找新的研究方向,共同产出更多的科研成果。
  谈及未来,任晓兵这样描绘:“我们希望通过机制的创新,吸引全世界最优秀的学者来前沿院,把前沿院建成世界级人才聚集地和国际一流的综合性研究院。”

COPYRIGHT  ©  2011 Frontier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ALL RIGHTS RESERVED